全站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股票基础知识 > 内容

炒股四大认识误区

  6.3 股票是高收益投资

  和银行储蓄相比较,股市投资为直接投资,而银行储蓄为间接投资。对于相同数量的资金,通过银行再贷款给企业,银行将收取一定的手续费。而若直接将资金投入上市公司,股民可在税后利润中分红,中间少了一道银行的中介,因而直接投资的收益是要高于通过银行的间接投资。但股民在购买股票时,其股价一般都要高于股票的净资产含量。比如在发行股票时,发起人都是以净资产等值入股的,如国家股东,有多少资产就取得多少面值的股份。但在社会上公开发行股票时,一般是要溢价发行,每股3元、5元,甚至10元以上,发行股票后的净资产也就每股2元多一点。在二级市场上买进的股票,其价格可能更高。由于股票的买入价要高于股票的净资产含量,股票的收益就可能不如银行储蓄。如1994年一年期的银行定期储蓄利率为11.98%,上市公司在这一年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只有13.5%,如果股民在购买股票时其价格等于股票的净资产含量,一分钱买一分货,则股民的投资收益就能达到13.5%,显然比银行储蓄利率要高。而在二级市场购买股票的价格要远远高于股票的每股净资产额,一般都在2-3倍以上。股民在这种情况下购买股票,其收益就要大打折扣了。   股票的投资收益是与股价密节相关的,不能片面认为股票就是一种高收益投资。只要股票的投资成本接近股票的净资产含量时,股票的高收益性才能体现出来。

  6.4 不接最后一棒

  有些股民热衷于股市炒作,天天都在寻找股市热点,今天这个概念,明天那个板快,买进卖出极其频繁。其基本出发点就是:只要不接最后一棒。

  所谓最后一棒就是最高价,如果接上最后一棒,其命运是非常悲惨的,它意味着高位套牢或巨额亏损。而在股市交易中,被炒手们炒热了的东西是极烫手的,炒的时间越长,其风险就愈高。比如说有些股票每股税后利润只有几分钱、净资产也只有一元多,某些机构大户硬是将它炒到20多元。看到股价一节一节往上窜,许多中小散户禁不住诱惑,一头扎了进出,正巧碰上大户出货,股价来了个高台跳水,瞬间就跌了下来。更有甚者,在权证的炒作之中,一些中小股民盲目跟风而利令智昏,硬是将其价格炒到比正股价格还高1/3,最后这些权证都变成一张张费纸。   只要是被股市炒起来的东西,其背后一般都有操纵者,也就是股民通常所说的"庄家"。当股票的价格象泡沫一样被吹起的时候,此时的庄家早已完成了吸纳过程而在静静地等待着上钩者。只要有人跟进,庄家就趁机出货而渔利。而跟进者接到手中的股票,往往市盈率极高,等分红又不合算,但要想解套又不知猴年马月。

  不接最后一棒,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难,因为没有一个股民能准确地预测股票的价格。接的是不是最后一棒,谁也没有先见之明,事先只能推测,事后才能验证。而一旦证明是最后一棒,风险已经发生了。   即使接的不是最后一棒,在高价位购买股票,也难避免见险的发生。股民购买股票,一般都有收益预期。而被炒热的股票,其价格总是上窜下跳,涨得急、跌得快,有时看到价格上去了,还没等下单,它又下来了。而有时虽然有一些获利空间,但由于没有达到收益预期,股民大多不肯出手,眼睁睁地看到股价一步一步往下滑,仍免不了套牢的命运。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返回目录页: 股票基础知识
 

 

图解教程
 
新生300天K线图解教程
看盘绝招图解分析教程

K线从入门到精通图解
MACD入门到精通图解
成交量入门到精通图解
分时图入门到精通图解
均线从入门到精通图解
跟庄从入门到精通图解
选股从入门到精通图解
KDJ从入门到精通图解
股票买卖点技术图解
涨停板战法研究图解
更多技术图解教程

首页
看盘
分时

图解
跟庄
量价

K线
指标
均线

书籍
短线
选股

导航
买入
经验

767股票学习网 | 电脑版联系站长回顶部↑
站唯一微信公众号: 767股票学习网

如不能打开二维码地址请下载图片用微信扫一扫